曾经在国内引发争议的Manus,近日被曝在国外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,估值接近5亿美元。而此时距离Manus发布还不到两个月。
3月6日,Manus以全球首款通用AI智能体的身份正式发布。作为初代AI智能体,Manus能够自主调用互联网工具,完成文章撰写、研报编写、PPT制作等任务。然而,Manus后来卷入了套壳风波,行业风评并不如预期。
实际上,Manus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功能的强大,而在于它在关键时刻开启了AI智能体的新篇章。更重要的是,Manus验证了模型上下文协议(MCP)的可行性。MCP也因此成为2025年被视为AI智能体元年的“开年第一课”。
01 “叛逃者”的胜利时刻
2024年11月25日,正值ChatGPT发布两周年之际,OpenAI的“劲敌”Anthropic在其官网发布了一篇博客。Anthropic由OpenAI的前员工创立,是一家专注于大模型的独角兽企业。在这篇博客中,Anthropic向公众介绍了一个刚刚开源的大模型协议——模型上下文协议(MCP)。
一个程序员的新时代悄然来临。
MCP究竟是什么?
Anthropic在其开源文档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:就像USB-C接口为电脑连接各种外设提供了标准化方式,MCP也为应用程序与大模型之间的交互提供了标准化的连接方式。它使得AI模型能够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接入不同的数据源和工具。
简而言之,MCP就是一种标准化的开源协议,它让大模型能够调用外部互联网应用和工具,实现自动化任务执行。
这种开发逻辑与互联网软件和移动应用的研发模式相似,而如今,它正是AI智能体开发的核心思路。
然而,MCP并非大模型应用开发的起点。任何技术的成熟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,MCP也不例外。
在Anthropic开源MCP之前,这一领域已经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开发和优化。
OpenAI作为ChatGPT的创造者,也是大模型的开创者,其创始人Sam Altman一直致力于推动公司从非营利组织向盈利企业转型。他深知,仅仅让ChatGPT停留在烧钱与用户对话的阶段是远远不够的。
Sam Altman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大模型跨越商业化的鸿沟,从技术革命迈向真正的商业变革。
![图片[3]-Manus AI:从套壳风波到估值5亿美元的崛起之路【MCP智能体爆火之路】-首码网赚项目网](https://static.zibovip.top/imgs/2025/04/7fbeca5d146675f8.jpg)
于是,在ChatGPT推出三四个月后,熟悉互联网发展史,以及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Sam Altman为大模型搞出了一个略显复古的功能,插件。
2023年3月23日,OpenAI在对外发布的一篇博客中,正式官宣推出ChatGPT Plugins,也就是ChatGPT插件。
在这篇博客中,OpenAI官方介绍透露:
Plugins是专为ChatGPT设计的访问最新信息、使用第三方服务的工具,我们在ChatGPT中已经初步实现了对Plugins的支持。
![图片[4]-Manus AI:从套壳风波到估值5亿美元的崛起之路【MCP智能体爆火之路】-首码网赚项目网](https://static.zibovip.top/imgs/2025/04/929f577a8fcf231b.jpg)
Plugins出现的目的,是让ChatGPT能够连通互联网数据、打通互联网服务,在更广泛的真实世界中得以使用,有点互联网世界里的具身智能的意思。
在这之后,关于大模型调用外部工具这项技术,又经历了一番迭代:
2023年6月,OpenAI发布GPT-4,与之一同发布的还有名为Function calling的功能,这一功能允许开发者让大模型通过JSON指令调用外部工具。
然而由于当时即便GPT-4这样聪明的大模型,通过Function calling进行工具调用的成功率还不足40%,响应速度极为缓慢,大模型的使用成本在当时还居高不下,这使得Function calling功能并未得到广泛推广,但让AI开发者们有了大模型可以进行工具调用这个意识。
2023年11月,OpenAI第一次面向全球召开开发者大会,大会上,OpenAI除了对外发布了GPT-4 Turbo、GPTs外,一个让开发者更兴奋的发布是JSON mode,广大AI开发者们终于可以让大模型输出JSON文件,并基于此进行函数调用。
![图片[5]-Manus AI:从套壳风波到估值5亿美元的崛起之路【MCP智能体爆火之路】-首码网赚项目网](https://static.zibovip.top/imgs/2025/04/60f4de3d3d6ace4b.jpg)
2024年8月,OpenAI在其官方博客上正式发布了“结构化输出”功能。此前,Function calling阶段的结构化信息输出和工具调用成功率不足40%,而这一功能的推出将成功率提升至100%。
这一“结构化输出”功能的推出,实际上标志着大模型具备了稳定调用外部工具的能力,也预示着AI智能体时代的到来。然而,真正将开源MCP推向高潮的,是Anthropic的Claude 3.5 Sonnet和computer use,以及被冠以首个通用AI智能体名号的Manus。
02 接入MCP:巨头们的必然选择
2024年1月10日,OpenAI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,万众期待的GPT应用商店(GPT store)正式上线。这标志着大模型的发展从单纯的技术演进,转向了技术与生态扩容并行的新阶段。
在生态建设方面,互联网巨头们比OpenAI更为积极。微软早在2023年5月的开发者大会上,就通过Bing与ChatGPT的插件功能共享,利用其搜索引擎和浏览器的优势,构建了大模型插件生态。
国内互联网巨头也不甘落后。阿里魔搭和百度千帆先后成为国内版大模型应用商店。2025年,MCP成为BAT等国内互联网巨头的战略重点。4月9日,阿里云在AI势能大会上宣布,阿里百炼平台全面支持MCP服务部署和调用。此后,阿里魔搭社区上线MCP广场,支付宝也宣布支持MCP服务,实现了支付功能的闭环。
4月29日,开源大模型Qwen3发布,支持通过MCP协议调用工具。4月25日,百度开发者大会上,李彦宏表示,基于MCP开发智能体就像2010年开发移动APP。百度千帆宣布全面兼容MCP,提供大量第三方服务,并支持开发者创建和发布MCP。
支持MCP成为互联网巨头在大模型领域的又一战略举措,大模型生态也由此从各自为战走向统一,为AI智能体的爆发做好了准备。
03 AI应用的“护城河”之困
过去两个月,知名投资人朱啸虎的两个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:一是对具身智能或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质疑;二是“AI应用没有护城河”的论断。朱啸虎认为,AI应用缺乏技术壁垒,真正的壁垒应建立在非AI能力上,比如那些互联网大厂不愿做的、需要人工交付的苦活累活。
在朱啸虎发表此番言论之前,武汉创业公司「蝴蝶效应」于3月6日发布了全球首款通用AI智能体Manus,但随后陷入套壳风波。Manus的底层模型选用了Claude 3.7 Sonnet。尽管如此,Manus仍在近期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,估值高达5亿美元。
未来趋势
随着MCP成为全球AI智能体构建的事实标准,下半年大模型将呈现两大趋势:一是Anthropic的行业地位将继续攀升,成为OpenAI的强劲对手;二是能够调用各类应用、真正实现功能的AI智能体将大量涌现,一个新的AI智能体生态正在开启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